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我的出租屋通明末

第003章 落魄书生

发表时间: 2022-11-25

宽阔笔直的河道上,时不时便有几艘或大或小的木船驶过。

这条大河正是古今闻名的京杭大运河。

陈浪坐在一个老船夫驾驶的破旧小船上,如蜗牛一般在水面上行驶着,非常不起眼。

河道两旁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高架桥,也没有人工修的河堤护栏。

总之,非常原始。

一切都非常慢,慢的让人抓狂。

老船夫抄着难懂的浙江话,有一搭没一搭的和陈浪攀谈。

出于礼貌,陈浪也只是随口敷衍几句。

这些天,陈浪多方试探,一些重要的问题终于确定了下来。

现在是崇祯九年,也就是1636年。

距离明朝灭亡还有八年。

这一年皇太极宣布建国,清军第三次入边塞。

第一代闯王,农民起义军首领高迎祥被围困战死。

时间紧迫,一定要赶在清军杀过来之前,建立起自己的革命根据地。

搞定李闯,打退建奴,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正当陈浪坐在船头胡思乱想之际,一座高大的石桥终于出现在眼前。

拱宸桥到了。

陈浪摇摇晃晃的站了起来,舒展了下筋骨,坐了近一个小时的船,腰都快断了。

拱宸桥,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非常有名的一个地方。

两岸聚集满了人家,沿岸停泊着很多大小船只,有货船,漕船,也有渔船,人们忙着买卖,卸货装货,沿河岸还有绵延不绝的商铺,也有各路小商小贩云集,好不热闹。

这个地方不错。

江南果然还是偏安之地啊。

陈浪心潮澎湃。

在此之前,陈浪已经在周边数个地方,包括杭州城外摆过十多次摊。

有人说卖镜子最赚钱,陈浪其实试过。

但带过来后才发现,卖给谁是个问题。

好不容易等到一个原意10两银子高价购买的,却诓骗陈浪到一处地方,几个人准备把他给抢了。

好在陈浪这些年武功没白练,那几个歹人非但没抢到陈浪的镜子,反而被陈浪暴打了一顿。

但陈浪也因此不得不换地方,以免对方找来更多的人来报仇,毕竟人家是地头人啊。

陈浪又听说玻璃杯子来钱快,便重新找了个镇子去卖玻璃杯。

这次确实赚了不少银子。

一连卖了几天,赚了几百两,把陈浪高兴坏了。

但很快,他又被盯上了。

这次他被十多个人围攻,好在他随身带了一瓶防狼喷雾,边打边喷,才让自己解围。

陈浪又从网上看到了新的点子,倒腾文物古玩。

但他对这方面完全是门外汉,找了一家店,买了些“古玩”回到现代时空。

去找文物店问价,价格折算下来,几乎不赚钱。

他也搞不清楚是自己没买到真货,还是没找到合适的买家。

反正最后他放弃了。

他又从网上注意到,明代黄金很便宜,10两银子就能换一两黄金。

如果把明代的黄金倒腾到原时空,换取银子,再去明代套黄金,简直和空手套白狼差不多。

陈浪也尝试了。

但正规的钱庄之类的地方都需要路引(类似外地人身份证明),不正规的,陈浪小试过几次。

你别说,还真获利匪浅。

但很快他又被人注意上,于是又打了一架。

折腾了十来天,陈浪打了十多场架,共赚了一千多两银子。

合人民币十万多,效率马马虎虎。

虽然每次他都能打赢,有一次还动了刀子,差点把人捅死。

如果不是自己穿了防刺背心,也差点遭人毒手。

陈浪感觉自己tnd不是来搞钱的,是来打架的。

老子是爱武术不假,但又不是打架狂人。

不过作为一个武术发烧友,这样打架还真是过瘾。

可比原时空爽多了。

但老是打架,老是换地方,确实不是个事。

看来穿越真不是网络小说里说的那么简单啊。

最后陈浪总结,在没有发展出自己的势力之前,还是低调的卖一些普通货比较稳妥。

再说,自己似乎陷入了一个误区。

需要那么急着赚快钱,大钱吗?

培养势力才是最重要的,人比钱值钱。

反正现在已经攫取到了第一桶金,陈浪决定改变策略。

今天带来的是一包折扇。

之所以会选择折扇,是因为他的三叔家是做折扇的。

这个三叔是少数能和他有些共同语言的人,而且一直对他不错。

得了社恐的人才能理解,每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人,都像黑暗中的一束光一般。

不过经过这一番折腾,陈浪无比惊喜的确定,自己的社恐彻底好了。

回原时空也没有社恐了。

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大学时代。

三叔家的生意一直比较惨淡,他想为三叔拉些生意。

一举两得。

这个时空只有高端折扇,也就是手工折扇,每把得几两银子。

只有少数家资殷富的富贵子弟才能玩的起。

而中低端折扇,也就是机工折扇(机器流水线生产),普通老百姓都能买的起的那种,大明时空完全没有。

这片市场完全是空白,等待陈浪去填补。

他在河东岸下了船,来到一处临河的街道。

找到摊位后,他便坐了下来,将布包里的一堆折扇拿了出来。

并打开了好几把,以吸引客人。

你还别说,这花花绿绿的折扇,还真能吸引眼球。

摊位刚摆上不久,就有人过来问价了。

“小哥,这扇子多少钱一把?”一个穿着蓝色直裰的年轻人站在了摊位前面,试探的问道。

“五钱一把!”陈浪精神一振的回道。

听到报价后,年轻人和他身旁的朋友互望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诧异的神色。

二人每人挑了一把,仔细的观摩起来。

两个年轻人见折扇制作虽不及传统手工折扇精美考究,但价格却便宜如此之多,顿时便有几分惊喜。

这个时空的折扇,要么贵的要死,需要好几两银子。

要么,就根本没有,中低端市场完全是空白。

二人把玩了半天,仍旧不舍得放下。

这种大富大贵家的公子哥才能把玩的东西,普通年轻人何尝不想拥有一把呢?

最后还价道:“小哥,三钱如何?”

陈浪道:“四钱,不能再少了!”

两个年轻没做多少犹豫,便都掏了银子,一人买了一把。

其余的折扇,一个时辰没到,便售卖一空。

陈浪包裹里多了一大堆散碎银子和崇祯通宝。

20柄折扇,卖了8两银子,陈浪粗略算了下,这个时空一两银子倒腾成人民币,大约能得约110来元,8两近900元,进价4块多一把,总成本约100,净赚约800块。

这么看,赚钱能力相当理想!

陈浪暗喜,心道,三叔你要发财了。

...

折扇售罄后,陈浪拍拍屁股站了起来,正打算收摊去别处看看,寻找新商机。

却听到不远处有叱骂的声音。

一转眼,只见一个肥壮的中年人正对着一个书生模样的人破口大骂。

“谁让你在这摆摊的,眼长裤裆里了是不是,挡了爷的店面了懂不懂?哎,读书都都傻掉了,悲哀!”

此人双眼乜斜,一脸恶相,人送外号马斜子,是旁边那间瓷器店的老板。

书生在马斜子的淫威下,唯唯诺诺不敢说话,收拾起笔墨纸砚,低声下气的走开了。

“死穷酸,脏了爷爷的地盘,晦气!”

马斜子见书生离开,仍旧不依不饶,鄙夷的啐了一口,和旁边店铺的老板挤眉弄眼一番,颇为得意于刚才自己的威猛之举。

几个老板也都大笑附和着,目送书生狼狈的离开。

陈浪眉头深皱,这样的人他能一个打五个。

不过他还是压住了怒气,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新市场,难道又要打架不成?

回头找机会再收拾不迟!

那书生穿着破旧,三十多岁年纪,一副老实巴交的模样。

按说古代读书人地位很高才对,可能是这个书生太窝囊可欺了吧。

才让这些市井凶顽之人如此大胆。

那书生远远的离开马斜子后,才在街道的最末尾摆下了摊位。

是个卖字画的穷书生。

陈浪对字画也是非常感兴趣的,便想过去看看。

不过这书生如此落魄窝囊,恐怕是写的不咋地,没几个人买。

先过去看看再说吧。

等那书生再次摆好摊位后,陈浪才慢悠悠的走了过去。

这书生的摊位在街道最末尾,陈浪站在他的摊位前,看了一眼铺在地上的一张字画后,大吃一惊。

这书生写的好字啊!

陈浪除了爱好武术之外,书法也是有些功底的,一看之下,便觉得眼前一亮。

他之前也是见过几个摆摊卖书画的。

都不怎么样,今天这个却大不相同。

这穷书生的字居然可以写的这样好,好的有些过分,比自己好了何止百倍。

放到原时空去,能甩那些教书法的老师十万八千里。

这样水平的人,居然只能在此摆摊,还混的如此落魄。

可能是古人书法水平整体偏高的原因。

陈浪蹲了下来仔细欣赏着,笔法工整,游刃有余,颇得唐伯虎的风韵,越看越是暗暗称奇。

书生见有人来看自己的作品,便小声招呼道:“不才拙作,请公子赐教!”

陈浪朝书生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问道:“先生真是谦虚了,这字画,呃,多少钱一副啊?”

那书生见陈浪问的直接,微笑拱手道:“不敢,承蒙公子看得起,一钱银子一幅。”

才一钱银子一幅,这么便宜。

陈浪在心里暗惊的同时,立刻打起了小算盘。

其实他还是高估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一钱银子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不算少了,至少是一个五口之家一二日的口粮(此处争议颇多,其实作者百度过,还请书友知晓,以免影响阅读体验!)。

那书生自然猜不透陈浪的心思,还一脸期盼的神色。

看来他的这些字画,虽然价格不高,真的少有人问津。

“我都要了!”陈浪一笑,突然郑重的道。

那书生一愣,似乎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嗫嚅道:“先生,此,此话当真?”

陈浪不慌不忙的在书生对面蹲了下来,道:“先生这些书法作品都是上乘之作,只是庸人们没有眼光罢了!”

那书生忸怩道:“不敢,不敢,公子如此厚爱,如何敢当?”

“哈哈哈,”陈浪大笑了数声,道:“先生高才,居然还如此谦逊,小弟佩服,不知先生尊姓大名?”

二人便你一句我一句的聊了起来。

那书生也是落魄了半辈子,少有人如此“欣赏”自己,便也打开了话匣子,和陈浪交谈了起来。

原来这书生名叫王厚才,家中有妻儿和老母,早年虽中了秀才,但因为为人太过“老实”,也没有在公家谋得个像样的职位。

自己也没什么赚钱的本事,老母又多病,家中因此愈发落魄起来。

他的十来幅书法作品,都被陈浪买了下来。

陈浪得知王厚才常在这附近卖字画,便有心结交,这才多攀谈了一会。

眼看天色不早,才告辞离开。

今日居然有意外收获,他已经等不及要回去看看,这些字画能卖多少rmb一幅了。

这又是一个新的来钱道。

--------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

若一户五口之家,一年需四匹棉布,按一般的棉布价格一匹两算,则一年需0.6两白银。仅米、盐、衣三者加起来便需17两白银。

若是加上诸如柴薪、油、酱、醋、茶的日常开支,以及吊丧问病、时节馈遗等人情消费,当不下20两银子。

一天一钱银子,一年就是36两。

作者说的一钱银子够一个五口之家一二日的口粮,并不夸张,希望书友们了然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