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
天上光幕的评论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我们华夏史书上有两大遗憾,一个是丞相,一个是岳飞,即便是千年以后,我们也不想让他们输,想让他们赢。
有的时候,遗憾让我们感慨历史的魅力,可若真是他能魂穿赵构,该说不说,在某些方面,还挺让人期待的。
是啊!他有自己的理想,他的理想是星辰大海,如果当时地球上有外星人,他必定是全球人民的英雄,而不是疯子了。
……
看到这里,古人们都在头痛,试图去理解这些先进的词汇。
星辰大海?
莫非后世之人,已经能够征服大海和茫茫星空了!
大宋。
当赵匡胤看完这些评论后,整个人也不免有些眼花缭乱起来。
以至于他暂时忘了赵构这个后世子孙,而是试图去理解后世这些晦涩难懂的词语。
他忍不住感慨道:
“星辰大海,还挺有诗意的词语,大概可以征服,道星辰怎么征服?”
“莫非,人真的可以飞行?”
“这……不太可能吧……”
在这一刹那,赵匡胤顿时感觉脸上有点热。
他当时黄袍加身已经够胆子大了,可没想到后世子孙胆子更大!
居然想着去征服天空?
如果真的可以征服天空,他还要钦天监作甚?
岂不是他想要什么天象,就可以有什么天象!
一想到这,他的脸颊就更热了,不过这次是激动导致的:
“如果真是这样,那用朕的这个败家子换他,绝对是赚的!”
“哈哈哈哈,我赵家的统治,愧对可以千秋万代,绵延不绝!”
……
大明,洪武。
此时的朱元璋坐在龙椅之上,将天幕之中的段子全部看完。
一时之间,百般感慨。
他万万没想到,这个后世来的洋人,居然能有如此本领。
无论是鼓舞人心、还是朝堂博弈,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更不用说,这家伙似乎还帮着不少技能,只不过没有显示出来。
这样的皇帝,别说是普通老百姓,就算是朱元璋还未起义前,也定然会成为他的铁粉。
“好好好,他的阵前演讲咱听的明白,并不甚高明,可却太妙了。”
“妙就妙在他是发自肺腑,真诚地为所有人考虑。”
“纵然知道这是阳谋,可那又如何?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啧啧啧。”
朱元璋连说了三个好字。
朱元璋是个粗人,对于一开始文绉绉的话,他并不感冒。
反而是后面半文半白这些话,朱元璋是听进去了,而且听得异常认真,不敢错过一个字。
“若是当年咱能遇到元廷有这样一位皇帝,谁敢造反?”
“就算是咱,也少不得被那般兄弟给送去府衙换赏银了。”
……
大明,天启。
此时的皇帝,朱由校正一身便装,对着一块木头吭哧吭哧。
他很小的时候,就被确立成为皇储,所以他对于权力并不敏感,甚至有些钝感力。
从小到大,他能提起兴趣的并不多,木匠算一个。
即便是如今他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也依旧对木匠这个行业情有独钟。
甚至专门在皇宫之中开辟了一个木厂,方便他所用。
大抵他在这方面也是有天赋的,他所做出来的东西,哪怕是与大师相比,也是不逊分毫。
至于朝政,他向来是不在意的,反正朝廷有内阁、有司礼监、有众多大臣,他们自然会处理好的这一切繁杂事务的。
他所要做的,就是在木匠活闲暇之余,用朱笔在奏折上勾上圆圈,表示已阅就行了。
也就在这时。
朱由校抬头看着光幕,漫不经心地勾圈时,突然看到后世之人的评论,骤然瞳孔瞪大。
那些评论的有些词,他虽然听不大懂,可并不影响他的想象。
似乎是为了满足古人能更好地理解,光幕更是贴心地配上图片。
只见无数的铁皮飞鸟盘旋在空中,越飞越高,朝着天空之上的星辰出发,直至消失不见。
这些铁皮飞鸟都在狰狞轰鸣,在空中掀起无数波澜。
而地面之上,更有一望无垠地铁皮飞鸟等待。
望着这张画面,朱由校彻底激动起来,手中朱笔顿时一滞:
“这是神迹?”
“不,这是后世之人的神迹!”
“后世子孙可以做到,朕也可以做到!”
“铁皮飞鸟,飞行……朕有灵感了,朕有灵感了!”
……
大清。
乾隆此时也是望着天空,看着空中的一幅幅画面,沉默不语。
其实,他比所有的皇帝都更加了解西洋技术。
当他第一眼看到西洋的几何、算数、以及更加先进的东西,他的第一想法就是封锁!
必须封锁!
他们大清的统治,建立在奴役汉人的基础上。
而若是让这些汉人掌握这些东西,必然会生出不该有的心。
就算大清暂时可以压制住他们的心思,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长此以往,必然会动摇他大清的国本!
他乾隆不能做大清的罪人!
“朕可以容忍,割让领土给西洋之人,但绝不允许汉人掌握这些!”
乾隆再次冷哼一声,道:
“绝不允许!”
……
原本的段子视频,此时也在继续播放。
北定中原,再造大宋!
在他演讲之后,三军将士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直接击溃了金夏所谓的三十万大军。
南宋顺势北上,淮河以北的数百里呢土地再次回归汉人的统领。
而金夏国内,此时因为完颜兀术落败,数股势力开始逼权。
看着这欣欣向荣的一幕,官家本是无限得意,甚至是已经在期待、盘算,什么时候去一统大陆。
可直到他看到史官偷偷记载的一页史书,有点懵逼。
官家指着这页史书,脸色有些诡异问道:“你的意思是,二圣之死,和朕无关?而是死于风寒?”
史官噌的一下站起来,脸色有些潮红,但还是斩钉截铁道:
“史官之笔,断不可捏造,绝对是据实记载,陛下不要侮辱微臣!”
但大抵是太过激动,第二日誊写抄录的时候,他不慎抄错了一个字,最终被收录于宋史之中。
二圣亡于金,死于宫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