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月光小说网 > 女频言情 > 年代带着空间下乡她吃肉馋哭别人姜柔姜建国前文+后续

年代带着空间下乡她吃肉馋哭别人姜柔姜建国前文+后续

姜柔 著

女频言情连载

如今已经不是姜柔他们当时来的秋高气爽,反倒是天寒地冻,知青们经过一路的跋涉来到此地,早已精疲力尽。来之前知道北大荒这边的冬天很冷,但没有想到这么冷,知青们身上的衣服与靠山屯这边的人相比就显得单薄了些。李书记此时脸色凝重,随口叫来了张凯和王丽两人,“领着他们先去吃个饭,等吃完饭再带他们去宿舍去!”便离开了。这一次来的知青比说好的还要多,靠山屯的存粮很可能不够,李书记作为靠山屯的书记兼任村长,必须要保证靠山屯的全体村民的利益,可也要对这些知青们负责。这可着实为难他啊!听到可以吃饭了,新来的知青们顿时来了劲。毕竟这天寒地冻的天,吃饱了才有热量抵御寒冷。吃饭的时候,张凯和王丽给新来的这些知青们介绍情况。食堂的饭菜可没有知青们想象当中的丰富。...

主角:姜柔姜建国   更新:2025-04-29 13:4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姜柔姜建国的女频言情小说《年代带着空间下乡她吃肉馋哭别人姜柔姜建国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姜柔”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如今已经不是姜柔他们当时来的秋高气爽,反倒是天寒地冻,知青们经过一路的跋涉来到此地,早已精疲力尽。来之前知道北大荒这边的冬天很冷,但没有想到这么冷,知青们身上的衣服与靠山屯这边的人相比就显得单薄了些。李书记此时脸色凝重,随口叫来了张凯和王丽两人,“领着他们先去吃个饭,等吃完饭再带他们去宿舍去!”便离开了。这一次来的知青比说好的还要多,靠山屯的存粮很可能不够,李书记作为靠山屯的书记兼任村长,必须要保证靠山屯的全体村民的利益,可也要对这些知青们负责。这可着实为难他啊!听到可以吃饭了,新来的知青们顿时来了劲。毕竟这天寒地冻的天,吃饱了才有热量抵御寒冷。吃饭的时候,张凯和王丽给新来的这些知青们介绍情况。食堂的饭菜可没有知青们想象当中的丰富。...

《年代带着空间下乡她吃肉馋哭别人姜柔姜建国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如今已经不是姜柔他们当时来的秋高气爽,反倒是天寒地冻,知青们经过一路的跋涉来到此地,早已精疲力尽。

来之前知道北大荒这边的冬天很冷,但没有想到这么冷,知青们身上的衣服与靠山屯这边的人相比就显得单薄了些。

李书记此时脸色凝重,随口叫来了张凯和王丽两人,“领着他们先去吃个饭,等吃完饭再带他们去宿舍去!”便离开了。

这一次来的知青比说好的还要多,靠山屯的存粮很可能不够,李书记作为靠山屯的书记兼任村长,必须要保证靠山屯的全体村民的利益,可也要对这些知青们负责。

这可着实为难他啊!

听到可以吃饭了,新来的知青们顿时来了劲。

毕竟这天寒地冻的天,吃饱了才有热量抵御寒冷。

吃饭的时候,张凯和王丽给新来的这些知青们介绍情况。

食堂的饭菜可没有知青们想象当中的丰富。

严寒的冬天为了生存,可以说能省则省,能吃饱就不错了。

双蒸饭抱歉没有了,一大碗杂粮糊糊,一碟腌白菜。

杂粮糊糊其实就是蒸熟的大土豆压成土豆泥和煮烂的玉米面以及少量的高粱。

刚到的知青们可接受不了,但却也的确饿急了,不吃没有也没有其他东西可以吃。

当然也有家境殷实的知青,下乡前,家里准备了一些干粮,不过如今也吃的差不多了。

张凯和王丽在吃饭的时候对着刚到来的知青们说明这边的规则。

张凯用筷子敲了敲碗沿,等知青们的议论声小下去才开口:“先把规矩说清楚,晚上七点一过,没要紧事就别出宿舍。

外面零下三十多度,风刮得跟刀子似的,迷路冻伤可不是小事。”

“还有,”王丽把腌白菜碟子往中间推了推,“柴火金贵,屋里火炕半夜会添次柴,想暖和点就睡炕头。但谁也不许私自去柴房,这月已经丢了两捆柴禾。”

一个戴眼镜的知青皱着眉放下碗:“这饭怎么吃?全是粗粮,连口热乎菜都没有。”

他身旁的姑娘也跟着抱怨:“在家哪吃过这种东西?这哪是人吃的?”

张凯脸色一沉:“嫌难吃?你们在火车上看见地里的雪有多厚没?这时候哪来新鲜菜?去年的存粮撑不到开春,每粒粮食都得省着。”

“就是,”王丽往嘴里扒拉两口糊糊,“咱们屯子的娃娃都在吃这个。

嫌不够,自己想办法——后山有冻白菜帮子,想吃细粮就去挣工分换。”她指了指墙上的工分表,“挣不到工分,到时候连这杂粮糊糊都没得吃!”

知青们顿时安静下来,只有碗勺碰撞的声音。角落里突然冒出句嘀咕:“早知道不来北大荒遭罪了......”

张凯猛地站起,板凳在地上划出刺耳声响:“不想遭罪现在就走!但我把话撂这儿,火车三天一趟,路上冻死冻伤,靠山屯可担不起这责任!”他扫视一圈众人苍白的脸,语气缓和了些:“吃饱了赶紧收拾,晚上还要教你们怎么封火墙。”

另一头,李书记召集了一下独自搬出去住的几名知青。

原本给这次来的知青建造的泥草房可以住12人,可这次来的知青有二十人,远远不够住。

李书记实在没办法只能把搬出去住的知青们召集起来。

“这次找你们过来是想找你们商量个事,还希望你们能够同意!”李书记知道这件事挺为难他们的,可也是实在没办法啊!

“李书记你就直接说吧!”王浩直来直去直接开口问道:“到底是什么事,我们先听听!”

其他人也是点点头先看看是什么事再说。

李书记无奈,娓娓道来,“这次来的知青数量上比预期的要多出十人。”

李书记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咱们给知青盖的泥草房最多住十二人,现在多出来十个人,实在没地方安置。思来想去,想让你们挤一挤,每个房子里住进去一个。”

“李书记,这可不行啊!“说话的是李红英,她皱着眉头道:“我们当时搬出去住,就是因为人太多太挤,我们的房子就只有十五平米,住两个人已经是极限了而且我和程家豪还是一对……”

这确实挺为难李红英和程家豪两人的,他们是一对情侣,不管安排谁都不合适!

李书记也知道,两人的情况特殊,也知道他们那边安排谁去和他们去住都不合适,“那就不给你们两个安排了。”

“其他人还请帮帮忙!”

“我知道这事儿难为你们了,但现在实在没办法。你们也看到了,这些知青大冬天的来,要是没地方住,非出人命不可。”

“咱们都是一个屯子的,总不能看着他们受冻吧?”

众人看着李红英和程家豪说实话,羡慕了,不过却也没办法,谁让自己是个单身汪呢!

一旁的曲乔梁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李书记,不是我们不愿意帮忙。只是这事儿得从长计议,总得给我们点时间收拾收拾。”

李书记连忙点头:“这个我明白!我已经让张凯他们帮忙,明天就给你们送些木板过来,再搭两张床铺。你们看这样行不行?”

赵磊挠了挠头,看向其他人:“大家都说说吧,我觉得李书记也不容易,咱们能帮还是得帮。”

魏曼妮不愿意,凭什么她出的钱盖的房子要让给别人一起住,而且现在王丽还不在,即便她愿意,也不能同意的。

“书记,王丽姐不在,我和她一起住的,需要等她回来后一起商量。”

“不用担心,我和王丽知青说了这件事,她表示听取你的意见!”

姜柔也不愿李书记为难,主动开口提出要求,“李书记,让他们住可以,但必须保证明年开春后,搬出去,这是我们出钱盖的,当初也说了这房子是归我们所有的。”

“行!”李书记如释重负,“我保证,等开春了会安排盖新的房子让他们搬出去!这次真是多亏你们了!”

得到李书记的保证,其他人思考了一下,也答应了下来,总不能真的因为这事得罪李书记吧!




知青大院的讨论声渐渐散去,暮色如浓稠的墨汁般漫过窗棂。

李书记刚在办公室的木椅上坐下,把搪瓷缸里的凉茶一饮而尽,就听见门外传来“啪嗒啪嗒“的脚步声,混合着踩在碎石路上的脆响。

“李书记!”魏曼妮清脆的声音先传了进来,木门被推开时带起一阵冷风,她风风火火地闯进来,身后跟着还有些犹豫的王丽。

两人脸颊被寒风吹得发红,眼睛却亮得惊人,仿佛藏着两簇跳动的火苗。

“呦,是小曼和王丽啊,快坐快坐。”李书记起身将炉火烧得更旺些,铁皮炉发出“噼啪“的爆裂声,暖意渐渐在屋里弥漫开来。

他看着两人冻得通红的手指,了然地笑了,从暖壶里倒出两碗热水,“先暖暖手。”

魏曼妮也不客气,一屁股坐在长凳上,马尾辫随着动作晃了晃:“李书记,我们想申请建房!我和王丽搭伙,费用平摊,您看行不?”她说话像连珠炮似的,完全没了平日里的娇气。

王丽则显得有些拘谨,她微微向前倾身,双手捧着热水碗,轻声说道:“李书记,我和曼妮仔细商量过了,觉得两个人搭伙建房挺合适。

我们保证不给大队添麻烦,以后也会好好维护房子。”她的声音虽然轻柔,却透着一股坚定。

李书记点点头,从抽屉里拿出泛黄的笔记本和钢笔,笔尖在墨水瓶里蘸了蘸:“行啊!不过这建房的事儿,丑话说在前头,费用一百二十块,一分不能少。

材料大队出,人工也算工分,你们只管出钱就行。”他特意加重了“一分不能少”的语气,目光在两人脸上来回打量。

“没问题!”魏曼妮立刻从棉袄内袋掏出油纸包着的钱,动作麻利地数了数,“这是六十块,我先交上,剩下的我让家里寄来。”她家境优渥,这些钱对她来说不过是件新衣裳的花费。

王丽却有些为难,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碗沿,犹豫片刻后,一咬牙从贴身口袋里掏出叠得整整齐齐的钱:“李书记,这是我的六十块钱,你数一数!”那些钱被体温焐得温热,边角却都被磨得起了毛边。

李书记笑着摆摆手,直接把钱收进抽屉:“咱们队里,还信不过你们?”

在这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就像山间的清泉,清澈见底,不像后来被世俗蒙上了灰尘。

“对了,建房期间你们也得出力,不能光当甩手掌柜。”李书记补充道,眼神里带着长辈的关切。

“那当然!”魏曼妮拍着胸脯保证,“我下乡也有一段时间了,建房这点事儿,我肯定好好学,好好干!”她挺直腰板的模样,倒真有几分飒爽英姿。

王丽也跟着点头:“我之前在知青大院帮忙砌过墙,拌过水泥,建房的活我能上手。”她想起那些和大家一起劳动的日子,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李书记满意地笑了笑,在本子上认真记录下两人的名字和交钱情况,钢笔尖在纸面上沙沙作响:“好了,你们先回去吧。等开工了,我会通知你们。”

两人起身告辞,临走时,魏曼妮又回头问道:“李书记,这房子建好后,真的就归我们了?”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安。

“那当然!只要你们不破坏,不私自转让,房子就是你们的。”李书记肯定地说,语气斩钉截铁。

得到肯定的答复,魏曼妮和王丽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她们的脚步声渐渐消失在夜色中,李书记看着本子上新增的名字,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随着魏曼妮和王丽的离开,办公室的门又被敲响了。这次是男知青赵磊和周明,两人缩着脖子哈着白气进来。赵磊挠了挠头:“书记,我们也想申请建房,听说名额有限......”

李书记热情地起身招呼,详细介绍建房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询问,在权衡利弊后,二话不说跑回宿舍取钱,很快就把钱交了上来。

紧接着,曲乔梁和王浩并肩而来。曲乔梁还是那副意气风发的模样,王浩则沉稳许多,两人几乎同时掏出钱:“李书记,我们也不想再挤了,这钱您收好。”

送走他们后,李书记刚想歇口气,就听见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

推门进来的是李红英和程家豪,两人保持着半步的距离,却难掩眉眼间的亲昵。

程家豪支支吾吾的说道:“麻烦书记能够帮我们保密!”他的耳朵红得发烫,眼神躲躲闪闪。

李红英踹了他一脚,大大咧咧地说:“吱吱哇哇的,往后都住一块了,又瞒不住,保什么密啊!”话一出口,才想起还有李书记在场,顿时闹了个大红脸。

“咳咳~”李书记咳嗽一声,李红英吐了吐舌头,连忙道歉:“书记忘了你还在,抱歉抱歉!”

李书记笑着摆摆手:“好了好了,你们俩个决定好了嘛!”

“书记我们决定好了!”李红英又暗戳戳的踹了一下程家豪。

“对对,我们决定了!”程家豪这才反应过来,急忙附和。

李红英从怀里掏出一个红布包裹,小心翼翼地打开,数出一百二十块钱递给李书记:“书记这是一百二十块钱,你数数!”

李书记笑着接过钱,放进抽屉:“不用数,我信得过你们。”

等送走了这对性格迥异的情侣知青后,李书记坐在椅子上,脸上笑靥如花。

能不开心嘛!

男女知青加在一起总共二十人。女知青八个人住一起,刚好合适,可男知青那边足足超了四人,每天挤得像沙丁鱼罐头。

如今两人一组,加上早早就申请的姜柔,一共要建五间泥草房。

收上来的六百块钱,除去购买钉子、铁丝这些必须品,还能剩下差不多五百块。

等来年开春,用这笔钱修建养猪场,买小猪仔的费用就有着落了。

靠山屯的条件得天独厚,修建泥草房的材料几乎都能就地取材。

村民们个个都是干活的好手,拓黄泥砖、制作木板不在话下。

现在又是农闲时节,大家正愁没活干没工分拿,这建房的活儿来得正是时候。既能挣工分,又能在食堂吃上热乎饭,还能为来年的养猪场打基础,一举多得,自然没人有意见。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一个星期过去了。在村民们的齐心协力下,五间崭新的泥草房拔地而起。雪白的泥墙,整齐的茅草屋顶,在冬日的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

这天清晨,寒风中还带着霜花,李书记带着李强和关盛两个大队长,赶着牛车往县城去了,把到的知青接过来。




“没事,不用在乎我们的感受!”众人笑嘻嘻地回答。

此刻大家都是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样子,开始起哄了起来。“哟,程知青这是心疼红英呢!快点儿进去,别让红英等急了!”

李红英对此也不在乎,以前大家住在一起,不方便公开,现在马上就要搬出去了,公开了也无所谓,以后听不到这些起哄声了。

“你快进来,帮我把东西都搬过去!重的东西你搬,轻的我自己来。”

程佳豪红着脸钻进屋,肩上还扛着半卷草席,脚下被门槛绊得踉跄。“小心点儿!”李红英忍不住喊道。

李红英见状笑骂一声:“笨手笨脚的,草席都快拖到地上了!回头弄脏了,还得重新洗。”

嘴上嫌弃,却主动递过打好的行李包,指尖不小心碰到对方掌心时,又像被烫到似的缩回手。

魏曼妮吹了声响亮的口哨:“哎哟,程知青这觉悟高啊,帮对象搬行李比公社抢收麦子还积极!

以后是不是红英一声令下,你就跑得比兔子还快?”

这话惹得屋里一片哄笑,王丽赶紧帮腔:“快别逗他们了,没看见红英耳朵都烧起来了?再逗,红英该生气了。”

李红英抄起个绣花枕头就往魏曼妮身上砸:“你再胡咧咧,晚上就去你家蹭饭!

我可说到做到,到时候把你家的饭都吃光!”大家笑作一团,整个屋子充满了欢声笑语。

当初建知青大院的时候,就是在靠山屯靠东边的地方找了一块相对的空地,因此这次建泥草房的时候,知青大院不远处就是另外一处空地。

两者之间也就相隔四五十米的距离。

泥草房的选择,是按照报名时的先来后到。

因此也是姜柔第一个选择。

从左往右,姜柔选了靠最右边的那间。

等姜柔将行李搬过来的时候,其他人都已经搬过来了。

姜柔用钥匙打开房门,走了进去。

看着这间独属于自己的十五平米的小屋,姜柔心中很是满意。

不论是穿越前,还是穿越后,这间小小的泥草房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独属于姜柔自己的房子。

哪怕泥草房住起来会有一丢丢潮湿,也不如砖瓦房那般干净,但姜柔很满意。

一张土炕,剩余的地方可以去买一张桌子摆上,然后去再找老木匠师傅打一个木箱子用来存放一些空间里那些没啥用的东西。

她的空间并不大,只有一百平米,加上穿越前储存的物资,即便是这些天的消耗,但还是几乎是满的。

看来需要找机会将前世所屯的一些物资给变现,顺便可以收购一些黄金古董。

现如今不论是古董,还是黄金可都没有后世那般离谱,这个年代物资才是最贵重的。

等变现后,购买一些古董黄金,就可以坐等它们升职,这样以后就可以安心的躺平了。

姜柔一边想着该如何安全可靠的将空间里的一些物资变现,一边收拾自己的小屋。

“咚咚咚~”这时候有人过来敲门。

来人不是王丽、魏曼妮,更不是李红英,反倒是曲乔梁和王浩。

在预料之中,但却没有多少惊讶。

两人此前应该是不知道自己会搬出来,此时过来大概率也是刚知道,以后就是邻居了,再加上三人都是从一个地方来的,想来只是来打个招呼的。

“哟,姜柔同志恭喜乔迁啊!”王浩率先开口,眼睛在屋里扫了一圈,落在土炕上叠得整齐的蓝布行李卷上,“咱们从城里来的知青里,您可是头一个住‘独栋小楼’的,比公社粮仓还宽敞呢。”他故意拖长语调,尾音带着轻快的调侃。

曲乔梁吭哧一声把木板靠在门框上,耳朵尖发红:“别听他瞎扯,我们路过从窗外看见你后,就想着以后都是邻居了,便过来大声招呼,顺带着问问,你还缺啥。”

他挠了挠后脑勺,露出结实的手腕,“这板子是我从木工房顺的边角料,你要不嫌弃,能打个小桌角。”

姜柔忍不住笑了,侧身让两人进屋:“多谢你们想着我。屋子确实空荡,正打算去请老木匠打个小桌子和椅子,再打个木箱子呢。”

她瞥见曲乔梁扛来的木板纹理细腻,只是无功不受禄,他可不会接收这份好意,于是便摆手拒绝了。

见姜柔拒绝,曲乔梁还是想送,但姜柔却依旧坚持,便只好作罢!

不过却表示,“以后有需要可以来找我们,就在隔壁!”

这时候王浩挨着炕沿坐下,搪瓷缸往窗台上一搁,缸底磕出当啷一声:“说真的,你这胆子够大的。

我跟曲乔梁之前住集体宿舍,夜里听见山猫叫都得蒙被子,你倒好,敢单挑这靠山的屋子。”

他忽然压低声音,故作神秘,“听说前几年这儿还是片荒坡,老猎户说到了冬天的时候能见到狼脚印。”

“狼脚印?”姜柔挑眉,她虽然有着随身空间,但要是在睡觉中,可没机会让她躲进去。

不过她早就有了养狗的打算,于是直接说道:“正好,我打算养条狗,既能防狼,还能作伴。”

“你这个想法不错,你是怎么想到的?”曲乔梁好奇的问道。

姜柔可不敢居功,说道:“这还要感谢王丽姐,是她先提议的,我仔细想了一番后,发现养条狗好处多多!”

三人聊了一会儿天后,曲乔梁和王浩便走了,不再打扰姜柔收拾房间了。

不过在走之前却是向姜柔发出邀请,“等到时候去找老木匠打桌子的时间一块去!”

“可以!”姜柔也答应下来了。

等到中午时,李书记三人回来了,李强赶着牛车。

牛车上是新到的这一批知青的行李,在牛车的两旁的男男女女便是这一次到的知青们。

和姜柔他们上次来的时候一样,脚步虚浮,脸上满是疲惫,衣服被汗水浸透又风干,沾着斑驳的尘土。

有人一瘸一拐,脚上的布鞋早已磨破;有人眼神涣散,强撑着不让自己靠在牛车上睡着。

他们嘴唇干裂,嗓音沙哑,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只机械地跟着牛车挪动,十里山路的跋涉,耗尽了他们最后一丝精力。


吃完干粮,众人稍作洗漱,便早早躺下休息。奔波了一下午,很快,房间里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姜柔却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心里惦记着第二天取包裹的事。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斑驳的窗帘,洒在知青们的脸上。

李书记早早起床,嘱咐众人:“我先跟王主任去粮站汇报工作,你们去邮局取包裹,千万小心,别出岔子,办完事就回招待所等我。”

知青们来到邮局,邮局里人来人往,墙上张贴着各种通知和标语,柜台后,工作人员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张凯带着众人走到取件柜台前,从兜里掏出取件单,递给戴着袖套的工作人员,礼貌地说道:“同志,我们来取包裹的。”

工作人员接过取件单,皱着眉头仔细核对,随后走进后面的仓库,随后问道:“你们是哪个公社,哪个村,哪个大队的?”

张凯回道:“我们是来自向阳公社靠山屯一大队的。”

“我们是代表靠山屯两个大队所有的知青来取回所有的快递。”

工作人员核实了一下五人的身份,随后带着众人前往仓库。

“你们那边快递有点多,你们就跟我进去一块拿吧!”

快递确实不少,其中有不少都是大件,有知青们家里人寄来过冬的棉被。

工作人员打量着这群知青,问道:“这么多包裹,拿得动吗?”

王丽笑着回应:“同志,我们人多,能拿得动,谢谢您!”

就在众人准备离开时,另一个工作人员突然喊道:“慢着,你们在这上面签完字,才可以拿着包裹走。”

“哦,好。”姜柔走上前,“我来签吧!”

其余知青们只好站在一旁等待,闲来无事,张凯留意到墙上张贴的宣传海报,上面画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场景,旁边写着激励的标语。

许久,工作人员终于找到包裹,交到知青们手中。

走出邮局,阳光明媚,街道上红旗飘扬,广播里播放着激昂的革命歌曲。周强兴奋地提议:“难得来县城一趟,咱们绕路逛逛再回招待所吧!”

王丽却有些犹豫:“李书记让咱们办完事儿就回去,万一耽误了时间……”

姜柔思索片刻,说道:“就逛一会儿,注意别迷路,应该没事。”

张凯也同意了,“可以,不过我们需要先把包裹全部放回招待所后,再出来逛逛。”

曲乔梁认同的点点,说道:“李书记汇报工作一时半会儿应该回不来,我们早上到现在也没吃饭。”

几人抱着包裹,步伐匆匆赶回招待所。一进房间,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将包裹一股脑儿堆在床上。

曲乔梁抬手看了眼腕上那块略显陈旧的手表,说道:“时间还早,咱们把包裹归置归置,就出去找个地方吃饭。”

众人纷纷回应,“好!”

众人迅速分工,手脚麻利地整理起包裹,确认无误后,才锁好房门,走出招待所。

县城的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熙熙攘攘,路两旁的宣传栏里张贴着最新的时事海报,引得不少人驻足观看。

走着走着,一阵诱人的香味飘来,周强抽动着鼻子,兴奋地叫嚷:“是包子的味道!前面肯定有国营饭店。”

顺着香味,他们来到一家挂着“红旗饭店”招牌的国营饭店前。

店门口,人们排着队,手里攥着粮票和钱,眼巴巴地望着店内。

“我去排队买包子,你们先找个位子。”张凯一边说着,一边从兜里掏出皱巴巴的粮票,加入到排队的队伍中。

姜柔、王丽和曲乔梁在饭店里找了张桌子坐下,周强则好奇地在店里四处张望,眼睛里满是对新鲜事物的好奇。

不一会儿,张凯端着热气腾腾的包子回来了。大家围坐在一起,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这时,邻桌几个穿着工装的年轻人正在热烈讨论着工厂里的生产竞赛,话语中充满了对工作的热情和自豪。

吃着包子的时候,姜柔看见了两道熟悉的身影。

两人也发现了姜柔,郭远桥拍了拍宋志远的后背,指了指姜柔等人所在的方向,“看,是那个可怜的小姑娘。”

宋志远回过头,看到了姜柔,“还真是!”

两人之前是街道办的民警,因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出台了相关政策,从一些地方部门抽调了一些人员充实到了兵团。

而两人刚好掉到了北大荒这边的一个兵团。

因为此前的身份,调到这边后,直接成为了临时班长,今天则是刚到这边,等会儿就要去兵团报到了。

姜柔手中的包子差点掉在桌上,她眨了眨眼,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两道穿着绿色军装的身影,不正是当初调查她的那两个民警嘛!

两人买好早餐,走过来朝着姜柔打了个招呼,郭远桥开口道:“小姑娘你下乡被分配到了这边啊!”

宋志远盯着姜柔说道:“我们还真是有缘啊!”之前姜柔家的那件案子,草草结案,但他的直觉告诉他真相应该没有那么简单,姜柔这个小姑娘给他的感觉也没有表面上看上去那么柔弱。

“郭大哥!宋大哥!”姜柔猛地站起来,木椅在水泥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

“你们怎么出现这里?”姜柔很是震惊,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他们。

郭远桥挠了挠头,胸前的“为人民服务”铝牌晃了晃:“上个月响应兵团号召,从街道办抽调过来的。没想到在这儿碰上你,对了你不是下乡了嘛,怎么来县城了?”

“我们是来县城取包裹的。”曲乔梁站起身来,朝着打招呼,“郭警官、宋警官!”

宋志远开口,纠正曲乔梁的话,说道:“同志,我们现在已经不是民警了,我们已经从街道办被抽调过来了。”

郭远桥没心没肺的说道:“别介意,他平时就是这么严肃,你们别往心里去。”

曲乔梁开口介绍道:“这位是我们知青点男知青们的负责人张凯,这位则是……”




靠山屯总共六十五户人家,老人加小孩,总共一百七十三人,总共有两大姓,李姓和关姓,根据这两大姓分成两大队。

食堂位于屯里的中心处,全屯一百多号人口全部在这里用餐。

实行的是按照的是工分制方粮食共济分配。

到了年底,按照家庭总工分的多少来参与粮食分配。通常一个强劳动力一年能挣较多工分,分到的口粮相对较多,而知青这边同样如此。

食堂里,大家正排队打饭。

轮到他们新来的知青时,负责分饭的关大娘瞅了一眼,撇撇嘴说:“这些新来的知青真幸运,都不用干活,就有的吃。”

有不满的男知青听了关大娘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还是强忍着怒火说:“关大娘,我们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来这里建设祖国的,接下来我们也是会很努力的,你这么说不太合适吧。”

关大娘冷哼一声:“努力?你们这些城里来的娃,哪里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劳动。等明天干了活就知道了,想着和我们本屯的人拿一样多的粮食,这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魏曼妮听到这话,很是不满关大娘,在一旁帮腔道:“大娘,你不能这么说,咱们都是靠劳动吃饭,知青也是靠山屯的一分子,为屯里做事不应该被区别对待。”

这时,队伍里有人喊了一句:“就是啊,我们也是为屯里出力,这话说得有点过分了。”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关大娘见众人都反对她,脸色更加难看了,她把勺子往桶里一扔:“行了,算我多嘴,爱咋咋地。”说完,气呼呼地走了。

虽然关大娘走了,但食堂里的气氛却变得十分尴尬,大家都默默打着饭,没有人再说话。知青们心里也都很郁闷,原本的好心情都被破坏了。

姜柔看着,没有说话,默默的吃着饭,咸菜配稀饭。

吃完饭后,回了宿舍,累了一天了姜柔也不想着其他简单的洗漱后,便休息了,其他人也一样。

多日的火车,再加上十公里的路程他们这些新来的知青早已精疲力尽。

……

第二天一早,天才蒙蒙亮,便被叫醒了。

第一次睡炕根本不适应,即便是睡了一晚后,依旧觉得好累,浑身更是不舒服。

“都赶快起来,去晚了就没吃的了!”王丽好心的提议了一句。

随后便赶紧起床洗漱,朝着食堂方向去了。

“这天亮了嘛?”冯玉看着外面还没凉透的天,十分不满的抱怨道:“烦不烦啊,这才几点啊!”

魏曼妮也被吵醒了,她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嘟囔着:“冯玉,你小点声,让不让人睡觉了。”

孙小小更是把头蒙进被子里,闷声说道:“别管他,咱们再睡会儿。”

老知青李静听到动静,看了一眼,也没管。

其他老知青也没管她们,她们没有义务去提醒她们。

姜柔也不想起来,但想到今天第一天下乡,说不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便强打着精神起来了。

……

田埂上,因为早上起来晚了,去食堂的时候已经没有饭了,此时新来的他们都还饿着肚子。

昨天刚来的时候已经分好队了。

一大队大队长李强看着被分配到自己这边新来的六个知青,带着他们去领农具后,便各自给他们分配好今日的任务。

“现在是抢收阶段,男知青就跟着大伙一块进行收割机,女知青就负责在后方将收割好的粮食进行捆扎和搬运。大家都得打起精神来,这抢收可耽误不得!”李强大声说道。

男知青们纷纷点头,表示明白。

其中冯玉小声嘟囔着:“这都没吃到早饭,就得干活,真是够呛。”孙小小在一旁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角:“别抱怨了,赶紧干吧,谁让咱们起来晚了呢。”

女知青这边,魏曼妮虽然饿着肚子,但她家里条件好,下乡的时候给她准备不少煮鸡蛋,坐火车下乡结束后,还剩几个,刚好可以用来今早上垫垫肚子,因此也没抱怨。

姜柔有随身空间,里面的吃的可多了,趁着旁人注意力都集中在干活上,她偷偷从空间里拿点食物完全可以填饱肚子。

同时她也带了护袖和手套,以及用一张布将自己的头与脸包裹上,除此之外,她还换了一套带着布丁的旧衣服,毕竟是来干活嘛!

这引来了冯玉的嘲笑,“哈哈哈哈,姜柔你这什么造型,怎么这么丑啊!”

姜柔没有理会她,而是去挑选农具。

很快大家便挑选好自己的农具了。

这个时期,收割机可是稀罕物,即便有,也轮不到他们这边,因此都是拿着镰刀收割,太阳逐渐升旗,汗水很快就从额头冒了出来。

大家起初都一时兴起,对于新鲜事物都有着好奇性,因此也都卖力的干活,可逐渐失去好奇心后,加上体力不支,干活的速度便逐渐下降了下来。

冯玉一边扎着稻草绳,一边擦着汗抱怨说道:“这活儿可真不轻松啊,我这肚子饿得咕咕叫,感觉都快没力气了。”

“我要不行了,不行了。”

想要偷懒的她,找到大队长用想要上厕所的理由偷懒。

姜柔没穿越前,老家就是农村的,小时候也体验过割麦子收稻子,因此很快就上手了。

而对比一下同批知青,哪怕是男知青,姜柔的优秀立马就体现出来了,其努力被大队长看在眼里,给她今天上工记了一个满工分。

“这女娃子不错,没抱怨,干活轻快,比那些男知青都好。”

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收,也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男知青们和女知青们都累得气喘吁吁,但脸上却带着完成任务的喜悦。

冯玉瘫坐在地上:“终于干完啦,我这肚子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魏曼妮也靠着一堆粮食:“是啊,从来没这么饿过,这会儿要是有口吃的,让我干啥都行。”

姜柔看着大家:“大家再坚持坚持,等会儿应该就有饭吃了,咱们先去洗洗手。”

众人疲惫不堪地走向食堂,心里盼着能快点吃上一顿饱饭,弥补这一上午的劳累与饥饿。

……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